文/子安
(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)
有个怪像,一些基层的值班安排跟路边包子店的涨价规律有点像。
猪肉涨价,包子店也涨价;猪肉降价,包子店却从来不降价。基层的值班是碰到了紧急事项,就采取人海战术,每个值班组安排得满满当当。但当恢复正常后,值班组人数却始终不见调整。
一个值班组的人数多了,干部们值班的频率必然就高了。之前一个月值两次班足以,现在就必须值两倍以上。
正常情况下,值班内容大差不差。主要内容还是待命,遇到特殊情况做好紧急处理,再就是信息报送。
事实上,最主要的还是待命。
即便有情况,大多都有相应专门机构处理,人去的再多意义不大。于是更多的人分坐办公室,要么看电影,要么玩手机罢了。
既然如此,为啥值班还要安排如此多的人呢?
往浅了说,怕出事。窗外消防警笛响起,立马汗毛倒立,生怕发生安全事故。加之基层无限责任制,树枝砸了人你都跑不掉。
如此还不多安排一些值班人员,别怪有用没用,至少可以心里踏实一些。
往深了说,怕问责。怕出事的源头还是怕问责,“属地责任” 就是每个基层干部的紧箍咒,虽然你没有执法权,但这一亩三分地的空气你都得“管”。
当大部分值班人员化身无所事事的NPC,主要工作就是“守楼房”的时候,这其实就是“没苦硬吃”的典型表现。
不合理的安排势必影响干事积极性,往长远看也会影响一个单位干事创业的氛围。
已经2025年了,该给基层的值班制度更新一下了。可以安排少量人员坐班待命,同时做好应急预案即可。
“有效工作”绝对比“无效打卡”更能聚拢人心,也更能形成正向的工作氛围。